NAS其实就是一个私有的云存储,你也可以理解为你自己独享的功耗很低的小型linux服务器,这个服务器通常用来做存储相关的事情,里面可以放很多很大的硬盘。
比如我就放了两块10T的硬盘,组了个冗余存储阵列,感觉10T已经够用了,等快装满的时候可以再买两块。
群晖系统对存储有多个支持类型(其实所有的NAS,都有类似的能力)。
最常用的存储就是RAID了,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是将多个独立的硬盘整合成一个存储单元的数据存储技术。
因为我们的物理机上是有多块硬盘的,但实际系统使用的时候,不可能每次都我们自己指定要存在哪块硬盘上(我一直不能理解Windows为什么要反过来,把完整的磁盘分不同的盘符)。RAID就是用来把多个硬盘的感受对使用者屏蔽,让使用者觉得用到的就是一块硬盘。
RAID 又分很多类型,Basic、RAID 0、RAID 1、RAID 5、RAID 6 …
Basic其实就是最普通的方式,众所周知,玩NAS,最贵的就是买硬盘了。假如你买不起,只有一块硬盘,那你只能组 Basic,它就是单个硬盘构成独立的单位。也不具备数据安全,如果硬盘坏了,那数据就丢了。
再进一步,还是那个原因,由于硬盘贵,并且相比其他电子元器件更容易坏,你只买了两块,这时候你有两种选择。牺牲存储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同一份数据存两遍;或者不在乎数据的安全性,直接把两块拼起来,有多大的硬盘就存多少东西。这就对应了RAID 0和RAID 1 。
RAID 0 组合了两个或更多硬盘以提高性能和容量,但没有容错保护功能。单个硬盘出现故障将导致阵列中的的所有数据丢失。RAID 0 对于需要高性能比的非关键系统非常有用。

RAID 1 通常为两个硬盘来执行。硬盘中的数据被映射,在硬盘出现故障时提供容错保护功能。读取性能得到提高,而写入性能将与单个硬盘类似。单个硬盘出现故障时可得以维持而不会丢失数据。在容错保护非常关键而空间和性能不那么重要时,往往使用 RAID 1。

如果又过了一段时间,你觉得硬盘不够又买了几块硬盘,这时候你就又多一些选择。依然是牺牲存储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或者更在乎能存的数据量,我要存更多东西但数据还得相对安全一点。这就对应了RAID 5和RAID 6。
RAID 5 提供容错保护功能并提高了读取性能。至少需要三个硬盘。RAID 5 可在单个硬盘丢失时得以维持运行。在硬盘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故障硬盘上的数据将从其余硬盘上延展的奇偶校验进行重建。因此,在 RAID 5 阵列处于降级状态时,读写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当存储空间和成本的重要性高于性能时,RAID 5 最为理想。

RAID 6 与 RAID 5 相似,但其提供了另一层区块延展功能,并在 2 个硬盘出现故障时得以维持。至少需要四个硬盘。RAID 6 的性能因其额外的容错保护功能而低于 RAID 5。在存储空间和成本较为重要且需要在多个硬盘出现故障得以维持的情况下,RAID 6 最为理想。
